没人会否认户外广告的“营销属性”,它在街头巷尾抢占视线,试图把品牌信息塞进路人眼里。若只是单纯把它当成“卖货工具”,或许就会漏掉它更鲜活的一面——
出圈的户外广告能跳出“广而告之”的框架,在城市里制造一次公共体验:让人路过时驻足、打卡、参与,甚至留下记忆。
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上,那场“神树烟花”惊艳全网,金色光束化作树干,绿色烟火变成枝叶,洁白的“鸽子花”开满枝头,向世界传递着美好祝愿。在这如梦似幻的体育盛宴下,金典把户外广告玩出了城市地标感。
作为本次成都世运会的指定乳制品,金典限定呼伦贝尔有机奶的身影从赛场一路延伸到公交车,成都的街头就多了一份“有机气息”。
这些公交车都换上了金典专属“新装”:白蓝主色调清爽亮眼,融入此次活动主题「有机生活,运动无限」,MLTY.COM-米乐(中国区)一眼就能感受到运动的活力与有机生活的惬意,成了成都街头视觉感十足的“移动风景线”。
旅游专线沿着春熙路 IFS 、天府熊猫塔、成都自然博物馆、熊猫基地等热门景点驶过,与中外游客的旅游动线自然邂逅,不少人举起手机拍下车身画面,金典“有机生活,运动无限”的印记,也随之留在了成都的高人气地段。
借着这次成都世运会指定乳制品的身份,MLTY.COM-米乐(中国区)金典将品牌与城市活力和赛事氛围紧密结合,把“有机生活”渗透到了街头、旅途、地标与日常,这不仅传递了金典高品质乳制品的形象,也让公众在运动与生活的场景中,更直观地感受到蓬勃生命力。
在徕卡百年之际,小米把影像展搬出了美术馆,把一栋百年建筑——上海外滩沙美大楼,变成了一块会呼吸的影像画布,让老建筑的外立面成为吸引路人的视觉焦点。
沙美大楼的外墙加装了巨型“水印框”装置,每一扇窗户都是一幅影像作品,有落日余晖、有街头巷尾的烟火气,还有普通人的生活瞬间……构成了一个属于大众的纪实影像展。
白天看,老墙体与彩色照片交织,复古中透出鲜活,到了晚上更绝,窗框边缘的灯光亮起,让老建筑在夜色中变成“会发光的影像展墙”,随手拍一张都像电影海报,不少人特意绕过来打卡。
沙美大楼本就是上海的网红地标,承载着百年的城市记忆,兼具历史底蕴与设计感,小米没有浪费这一社交传播优势,通过“老建筑+文化展”的形式,把这份历史质感与徕卡百年影像叠加,让展览少了些商业味,多了文化与艺术的沉浸。
「一百年,一眨眼」的主题也因此有了更丰富的解读:徕卡的“一百年”,是影像技术沉淀的百年,MLTY.COM-米乐(中国区)沙美大楼的“一百年”,是城市历史变迁的百年,而照片里的“一眨眼”,是普通人美好生活定格的瞬间。三重意象叠加,让这栋百年大楼焕发新活力,也让人们从真实鲜活的影像里,感受其中的情感触动。
米把手机摄影带到线下,也让普通人能留住自己的“永恒瞬间”,建筑不再只是传播媒介,更成了可感受的文化体验载体,影像也不只是观赏对象,变成了生活参与的一部分。
这也许是小米与徕卡合作的真正意义:把百年影像的厚度,转化为大众可触及的生活体验,让每一个瞬间都能被看见、被珍藏。
这系列户外广告的背景用 iPhone 拍摄真实场景,可能是写字楼外墙,或是海边海鸥;前景则由国际插画师用 iPad 在照片上二次创作——写字楼变成都市丽人补妆的镜子,海鸥戴上墨镜、翘着二郎腿牵爱心气球,让照片变成了充满想象力的画面。
插画风格大胆活泼,色彩鲜艳,搭配上简单的文案和品牌标识,用真实+想象的视觉碰撞,让静态广告牌有了故事感,让原本平淡的真实场景,瞬间多了几分奇幻感,这种摄影与插画的叠加,让“真实与想象”在同一画面相遇。
设计上, Apple 做了极致的减法:画面没有多余的文字,只保留一句简短文案和标识,构图干净不拥挤,哪怕路人脚步匆匆,也能在1秒内抓住核心,自然契合线下地铁站、公交站等碎片化观看场景。
Apple 很懂当下消费者的“审美疲劳”,借艺术感弱化商业感,把商业诉求藏在美学体验里,让路人从被动看广告变成主动赏艺术,甚至愿意拍照分享,推动了二次传播。这恰恰证明了, Apple 传达的不只是产品功能,更是一种品牌哲学:用科技延展每个人的创造力,让日常场景变得更美、更有趣。
在金融产品营销的赛道上,如何让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,一直是个难题。 TD Bank 为了推广可以用1美元起购的小额股份服务(即不用买整股,花少量钱就能投资大品牌公司股票),打出的一组户外广告牌,给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答案。
他们在城市街头投放了一批绿色广告牌,每一块广告牌的右上角,都用激光切割出一个正方形窗口,然后把广告牌精准摆在大牌门店前,让品牌 Logo 的一角自然露出——对着麦当劳,窗口正好露出金拱门的一角;对着耐克,窗口能看到“对勾”标志的一部分。
广告牌上只有一句文案“ Own a piece of it (拥有它的一部分)”,MLTY.COM-米乐(中国区)当路人透过窗口看到熟悉的品牌 Logo ,再结合文案,就会立刻理解:只要花小钱,也能投资这些大牌公司。整个信息传递过程没有任何复杂的金融术语,却直击核心卖点。
TD Bank 这波操作可谓是一箭双雕,用“ Logo 的一部分”,替代“小额股份投资”的抽象概念,广告牌与门店场景形成天然联动,光明正大蹭到了大品牌的关注度和流量。而且选择通过“窗口露 Logo ”的方式让路人联想,这种擦边球式的营销避免了侵权纠纷,比直接印 Logo 的广告更安全,也更有话题性。
看惯了满大街晦涩呆板的金融广告, TD Bank 仅用一句话和一个窗口,完成了服务宣传,还跳出了这类广告的老套路——原来再复杂的金融产品,也能被讲得这么好懂、有趣。
抢下市中心、高铁站、机场的热门广告位,贴张卖点海报,这事儿谁都会做。但那些真正出圈的户外广告,其实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:
品牌,能以怎样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?懂得做户外营销的品牌,更愿意让广告跳出“背景板”的局限:它可能是地标建筑的视觉冲击,让人觉得好玩,也可能是街头巷尾的互动机关,让谁都忍不住拍照分享,这一瞬间带来的惊喜与愉悦,往往比硬塞卖点更能直抵人心,让传播自然发生。MLTY.COM-米乐(中国区)